最近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后台留言,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被越来越多的杂志拒收。
原因是类似这种文章特别容易造假,特别容易出现一次copy,多处paste的情况。
总结一句话,纯生信的文章,越来越不好发了。
哎~
一、生信好不好发,取决于你
小编可以很负责的跟大家说,纯生信,一直都不好发文章。
因为生物信息压根就不是用来做科研的,尤其不是为了发文章的。
它就是一个数据挖掘的工具而已,千万不要神话它。
然后小编再说了,基本上做纯生信的人,文章也都接收了,虽然过程有的顺利,有的坎坷。
因为这才是科研,如果全都一样,那不是科研,那是批量搬砖行动。
老生常谈的是,生信之所以绑定到科研,是因为某大厂。
某大厂当年扩张的时候,唯测基因组马首是瞻。
也对,当年只要测基因组,那就是CNS,而且分析是超级的容易。
那时候客户签约,基本上要约束,文章要发表到CNS等杂志。
给客户的感觉就是几百万=CNS。
等小编入行去谈基因组的时候,虽然行情变化了,但是客户想法和心态也变化了。
那时候客户签约,基本上就是NC 以上的水平了。
那现在,即使所有的测序技术都用上,然后你科学故事挖掘的跟粑粑一样,就是花再多钱,也无济于事。
大家感受下,是否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悲凉,同时有一种击鼓传花的失落。
没错,在这个过程中生信其实一直没有变化,或者说分析越来越高级,但是行情是越来越不那么重要。
你自己的方向和想法才最重要。
换句话说,纯生信好不好发,取决于方案,取决于你的想法。
二、生信能不能用,取决于你
说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头秃,你说这个生信的结果,也看不懂。万一出问题怎么破。
小编得问一个问题,先别说生信分析部分,就是这个整个课题,你有了解情况吗。
如果说只是写了一个标书,然后全套外包,然后文章发表了,自己都蒙在鼓里这种。
我劝你还是远离生信吧。
因为对你来说,对广大生信人来说都是一个雷。
但是除了全套服务之外,特殊的服务难道不考虑吗。
自己参与方案设计,自己进行数据选择,了解项目进度,答疑,个性化定制。
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很累心,找不到一点点花钱的享受的感觉。
但是这种花钱买罪受的感觉,不香吗。
生信就是一个工具,跟剃头修脚说相声一样。
他质量有没有问题,结果能不能用。
在于他的质量管理系统有没有监管到位,在于老大你有没有操心。
无论如何,那种全套的服务,能戒就戒。
生信能不能用,取决于你了解多少,取决于你参与了多少。
三、生信好不好用,取决于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因噎废食。
很多杂志拒绝分子生物学文章,是因为太容易造假,还有不容易复现。
所谓太容易造假,大家可以看下之前小编写的文章,小编觉得之前可能有很多的生信人为了得到阳性的结果,适当放宽阈值。但是这样做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客户想要的是葫芦。
目的性太强,不能允许出现阴性结果。
很少有生信技术人员,为了钱故意出一堆假的结果,这样有愧于职业素养,对不起自己的身份证。
当然小编认为出现不能复现的原因在于分析人员本身储备有问题,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经常有一些技术,刚刚学习了一点新技术,可能只做过一个项目,就开始书写技术博客,然后其他的技术人员还热衷于学习,由于不能举一反三,会导致项目经验水土不服,各种问题。
这个所谓的标准,还得依靠整个行业的自律和进步。
不容易复现这个,对于生信分析的项目来说,保留原始数据,保留代码,结果文件,统统可以复现,而且成本极低。
所以生信分析进入下半场,进入个性化分析阶段,大家千万不要因噎废食,对于生信,为我所用,对于出现的问题,想办法处理掉就行。
生信好不好用,取决于你想不想用,取决于怎么用。
好的想法和方向、有效的监控和参与、专业的技术和复审,这样的生信分析服务,要不要考虑来一份。
生信人目前全线产品包括:
肿瘤微环境、细胞浸润、浸润得分模型、免疫治疗、TMB、TFB、AS、HRDP、CNV、SNP、乙酰化、糖酵解、自噬等热点。
假基因、TF、ceRNA、lncRNA、circRNA、WGCNA等经典套路。
整体pan-cancer、消化道、泌尿系统等泛癌个性化设计方案。
生信人承诺
(1)我司经手设计的方案保证其唯一性,单个方案单个疾病限定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添加服务保证10%。千方百计提升方案的独特性。
(2)项目分析周期+一年售后分析+三年合同有效期,确切维护客户的权益。
(3)延期赔付、合同验收不合适拒绝支付尾款,双层保证项目周期和质量。
(4)拒绝代写代投,只做数据分析,报告代码双重复审,确保可复现。
生信618,不燃怎样
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