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联系客服
新年情绪稳定指北
生信干货
虫 ·2020年1月10日 00:16
春节前约了一个稿子,想做为新的一年的精神食量,激励彼此,谁曾想事事难料。不过思索开来,一切也还得继续,也不需要重启2020,因为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纪念,加油2020。2020年1月3日,在整个世界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没有出来的时候,我给合作方做完阶段性结果汇报,走出实验楼的那一刹那,我泪如雨下。就是不甘心吧。两三年过去了,合作方也是主导方,终于意识到可能整个课题在立项之初就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意味着过去的付出可能什么都得不到,那一瞬间我真的有点儿崩溃。我消解这次情绪的过程,首先从尊重当下感受开始。我那时的感受没有别的,就是委屈,想哭,需要发泄。于是,我找到附近的一个快餐店,坐在角落痛哭。一直哭到我觉得够了,可以了,最激烈的情绪已经过去了,不想再哭了的时候停止。然后,我搭乘地铁回家。在地铁上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认真思考晚上吃什么上。到家之后,我订了一大份麻辣烫,还有一份芋圆仙草,然后打开自己喜欢看的综艺,一边看一边消灭面前的食物。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我开始昏昏欲睡。我放任自己没有洗漱,就直接爬上床睡觉。其实回顾整个2019年,我在维持情绪稳定方面的进步非常大,大到我复盘一整年表现的时候,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那种程度。我试图提炼这种变化的本质,我觉得大概能分为三个层面:1. 现实生活的丰富 2. 精神世界的自由 3. 内外逻辑自洽首先,我认为女孩子,在嫁人之前,出来独居一段时间,对认识自我需求,树立自我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小时候在家里更多是父母作为家庭的主导,结婚后则更多是围绕着丈夫和孩子在打转。而独居的日子,作为人生可能唯一有机会和自己好好对话的时光,我每天都在为自己而活。我会养成一套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习惯。下班早或者周末就自己做饭,吃过饭看着喜欢的综艺,偶尔拉伸一下肩膀和颈椎或者锻炼一下,也会抽时间做做家务。如果这一天下班晚或者很累,就点个爱吃的外卖,吃完往床上一躺玩手机直到困意袭来。日常生活想要开心,秘诀在于尊重内心的需求,不要和自己较劲。懒得做饭那就点个外卖,不要想这健不健康,卫不卫生。今天工作累了不想洗衣服,那就泡上等明天再洗。轻松的综艺能舒缓工作一天的压力,那就一边看一边跟着哈哈哈呗,不要去想这个节目是不是太没有营养了这种问题。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方小天地里,你就是自己的国王。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女孩。朴树、陈伟霆和五月天是屹立不动的三座大山,其他的各种墙头多如繁星满天。有的人能从读书中获得愉悦,有的人靠电影,有的人靠运动或者下棋,我觉得追星也一样,这不是什么应该被诟病的兴趣,当然,也不值得被标榜得过于高尚。这只是一种爱好,一种获得精神世界快乐的方式而已。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着偶像去我没有去过的地方走一走。能到新鲜的地方旅行,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当地的文化,顺便还能追星,这种感觉真的太美妙。最近的一次出行是去合肥看朴树的一场商演。因为工作原因,我来去匆匆,演唱会当天下午两点的飞机到达,第二天中午的火车就要走了。这短短的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合肥一直飘着雨,黄昏时街道两旁的树冠都掩映在薄薄的雾气中,公交车在湿滑的路面上跑得飞快。演唱会从室外场地转移到室内,我在黑漆漆的体育中心走到迷路。第二天临走前在当地居酒屋吃的日料味道堪称绝美,两次打车都和司机师傅相谈甚欢。当地奶茶店的奶茶特别好喝,知道我要赶火车,奶茶店的小哥还特意帮我加急。上火车前看有人排队,也跟着排,盲入了泡芙和炸鸡。火车上打开吃的时候,捶胸顿足地后悔当时没有多买一些。泡芙入口即化,奶油香而不腻,炸鸡比肯德基和金拱门好吃十倍!傍晚火车即将到站的时候,对着车窗拍到了夕阳。这趟旅途虽然短,但带给我的力量和幸福感,足以支撑我度过今后许许多多的日子。PART 3. 做 “斗士” 还是 “隐士” ?It is a question.我认为,很多时候,一个人痛苦的来源,在于不知道如何处理自我和外界的关系。我最近入坑了一个访谈类的节目,叫《仅三天可见》。主持人是我们的贵妇大美玲姜思达。到目前的更新为止,我觉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或者说,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嘉宾,一个是于正,一个是周一围。如何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判?如何看待外界对自己的不理解甚至恶评?需不需要因为外界改变自己?如何改变?怎样处理好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正和周一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于正是一个……怎么说,非常“刚”的人。在思达对他的采访中,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获得尊重,你会怎么建议他?”于正的回答是:“年轻人啊……不要获得尊重,先把自己做好。”当时屏幕前的我听到这句话的反应其实和思达是一样的,瞳孔地震,非常惊讶。于正的解释是,当一个人非常在意外界看法的时候,是会因为不被尊重感到痛苦。可是他不一样,他从小就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然后他举了例子,比如新来的老师不喜欢他,他就考第一名给她看,如果娱乐圈觉得于正不行了,他就拍一部很火的戏给别人看。他不会为了获得尊重去讨好别人,他就直接拿成绩单。在于正的逻辑里面,他更像是个斗士。外界的评价和质疑,反而会激起他内在的斗志。而这种斗志又不单纯是因为委屈和不甘这种负面情绪而激发的。外界的声音并不会真正影响他的心,他只任这些声音流过,把它们当做无数为他人生加油呐喊的背景音之一。采访结束之后,思达评价于正:“他有趣,他现在活得很自在,他把日子过得很好,我为他感到开心。”周一围虽然也在网上被骂得很惨,但是他和于正的解决办法完全不同。当姜思达问他:“在公众话题(层面),在表达与不表达之间,你没有过拧巴吗?”周一围的回答是:“你为什么要去解释呢?解释有意义吗?一句抵不过一万句的。你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方法,去让你的一句抵过一万句。但我没有那个时间,没有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个能力。”在看周一围和姜思达的对话的时候,我其实一度觉得周一围是压抑自己的。这种压力是一种主观上的压抑,沉默和不回应。我一边看一边在思考这种压抑是不是会让他自己觉得难受,这时候思达替我问出了我想问的问题。思达说:“我特别难以划一条线,就是告诉自己这个质疑叫做‘合理’,而那个质疑叫做‘偏颇’,(对我来说)就是质疑而已。”对此,周一围的回答是:“你一定要给自己找到一个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你的出发点究竟是市场喜欢什么,受众认为什么是对的,那你当然会去质疑自己,(质疑自己)有没有做到。(如果出发点是)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是别人不喜欢,面对质疑,你就可以坦荡荡的不接受。找到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在周一围的逻辑里,他更像个隐士。面对外界声音的时候,他不想反击也不想回应。而这种不想,不单纯是压抑,也不是委屈。更多的是一种了然和超脱。
采访结束之后,思达说:“我们没有耐心去理解和认识那些没有表达的人。说话和表态固然是有力量的,表现自己的立场固然是有力量的,(但)纯净的思考也是。”所谓的自我认同,我个人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之间的逻辑自洽。外界影响了你吗?你要改变吗?你会不会因为改变而难受?你不想改变吗?那你能从容面对外界的声音吗?不管你是选择做个斗士还是做个隐士,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些问题,那我猜你精神世界的烦恼就会消失大半了。最后,作为一个非专业“指南”,还是要象征性地总结一下。生活很艰难,总有做不完的实验,跑不完的数据,写不完的程序,搞不定的甲方。想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就要在力所能及的所有方面尽力取悦自己,服务自己。首先,不一定要追求必须有意义,但要尽力让现实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其次,找到能给自己做个“精神大保健”的兴趣爱好,让每一次的体验都能成为日后生活的精神燃料,支持你度过艰难的日子。最后,不管是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找到外界和自我相处的那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