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生物信息学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迫的选择了这个专业,而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就这样毫无遗憾、毫无挣扎的开启了我所向往的大学生活。
步入大学——逍遥自在
或许是为了严格贯彻高中老师“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啦”的洗脑式话语,我大学前两三年的生活可能用“逍遥”两个字都不足以概括,吃喝玩乐贯穿了我的课余生活,日常朋友圈放毒,和朋友一起通宵,甚至带着室友逃课(现在想想我为什么要这么作孽呢!),这一切和我想象的大学生活没有什么两样。而对于学业,我就只停留在所学知识的皮毛层面,毕竟经常逃课的我连知识都学不全,不过我却是考期最努力的那一个,凭借着我临时抱佛脚的短暂记忆也终究没有挂科,有时候还会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认定为“学霸”。我本想着我的大学就会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匆匆而过,可这一切的美好,在我分配毕业导师、进入科室后戛然而止……
初入科室——懵懂紧张
初入科室时,最常规的活动就是每周听报告以及一学期准备一两次自己作报告,虽有些懵懂和紧张,但也没有料想到自己已经慢慢的踏上了“贼船”。
分配导师对于我而言,真的足够幸运!他是我最期望的答案,他上课风趣幽默,讲述知识通俗易懂,为人谦和(这绝对不是虚伪的赞许,他在我心里就是这样的存在~)。因此和导师的沟通接触毫无压力,甚至时间长了觉得他有些搞笑,有些佛系,甚至还有点八卦。
每周听报告对于我而言,完全看心情!初听报告,看着台上学长学姐全英的PPT,对于本来英语就很渣的我很有震慑力,好像自己费劲的听,也不懂他们是在说什么,只能看着PPT上的图片自己内心感叹“这图真炫酷,看着就很厉害的样子”,有时也会听到一些熟悉的词,很傻很天真的觉得这个我学过,但真的让你去讲述这些概念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才会发现那些临时抱佛脚的短暂记忆真的很短暂……我本人虽然随遇而安,但也不允许自己成为最后一名,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刺激,我不想再这样傻傻的拿着本子假装很认真的样子,我想试着去改变。我开始尝试在报告前把当天所要汇报的文献简单的看看摘要,还会去专门整理文章内各种相关知识,那时我才知道,这些都是我大学初期吃喝玩乐所欠下的债!而这样的努力并没有坚持多久,我又回到了时而勤奋时而散漫的生活。
作报告对于我而言,胆怯又紧张!报告的胆怯来自于自己站在投影前面对着十几双眼睛的注视的不自在,来自于你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却不知到他们在议论着什么。而这种胆怯还好克服些,锻炼的多了也就慢慢的适应了,但紧张却是一直伴随的,原因在于我的导师,他在听报告时问题多到让人怀疑人生,从相关知识,到文章思路,无孔不入,这也让我在准备时多下了很多功夫,PPT不知道改了多少遍,报告也不记得在没人的时候练习了多少次,所以我一直觉得报告是体力活,在每次报告结束必须要吃点好吃的来补充体力、舒缓心情。
压榨来袭——吐槽忍耐
入科后,令我最抓狂也是我最想疯狂吐槽的地方就是建数据库!!!那上千篇文献光是PMID号就让人头大,分配到每个组员手里数百篇,要求既要有速度还要有质量,虽然心里有万般不愿意但也只能背后吐槽。谷歌翻译着摘要,ctrl+F查着关键词,就这样循环往复,从最开始的仔细查找到后来的麻木,感觉自己就像机器人一样,毫无思考,只是机械的重复操作,一整天下来整个人脖子是僵的,腰是酸的,眼睛是红的,头是爆炸的,可第二天还是要重复,这是你不好反抗的任务,也只能硬着头皮做完一切。其实到现在我都不能理解这样的数据库意义何在,或许就是为了IF吧,我们明明都很厌烦这样的工作,却还是要做下去,这就是成人的世界吧。
毕设蹂躏——微笑面对
入科以后,导师给过很多机会做科研,但由于自己的佛系心态始终没有开始过。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年级,毕设再也躲不过去。在许多同届大神眼里毕设根本不算什么,可能只是把现有工作拿出来一部分写个论文就好,可对于我这个什么都没做过,就连纸上谈兵都不会的人还是挺折磨的。起初幻想着只要自己哪里不会找导师找学长学姐就一定可以解决,可是现实往往很残酷。还记得从最开始下数据就很迷茫,数据样本很难找,可导师大部分时间只是指导思路,学长学姐也只能提供自己的建议,从那一刻我认识到了“科研这条路还是要靠自己”。于是毕设的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这一套流程自己摸爬滚打也总算熬了过来。
期间好多实在不懂的地方还是要请教学长学姐,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问的问题都好弱智呀,学长学姐竟然还会那么耐心的回答,他们还会关心你毕设答辩准备的如何,这一切的点点滴滴足以消灭被压着看文献时的怨气,他们依旧可爱善良。
这里是个小插曲
毕设期间过于烦躁,当我无处发泄的时候,我竟然因为一些沟通不当的小问题借机向生信人的boss发火,甚至洋洋洒洒的写了上千字的邮件来控诉boss……本以为这样莽撞的行为会被boss炒鱿鱼,却不料收到的是boss的一封“从优秀到卓越”的邮件。从这邮件里我读到的不是来自boss的苛责,是来自学长的开导,字里行间表现着对我的认可,也指出了我需要提升的方面,同时我更看出了一个创业者的不易。在生信人的这段时间,我戏称自己是个小文秘,时而被压榨,时而被吐槽,但时而也被照顾,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乐天派的自我感觉总是良好)。现在想想,误打误撞成为生信人的小编是我大学期间的小插曲,更是我成长中弥足珍贵的重要部分。
感恩遇见,珍惜成长路上的每个人
这篇文章毫无逻辑、毫无文采、甚至还有点负能量,但它记录了我大学尤其是入科以来跌跌撞撞的成长经历,想把它分享出来,也想获得一点共鸣,我虽然太过渺小,但我也在尝试着努力变得强大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