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几种产生致癌基因的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产生的致癌基因通常是显性的,并且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分裂的增加。这 是因为致癌基因的突变并不是因为原癌基因编码的产物失去活性造成,恰恰相反, 原癌基因所编码的产物活性增加可致使其发生致癌突变。这种增益功能的突变可能 是由于改变了原癌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者其编码蛋白质的量有所增多。因此,原 癌基因的野生型副本也无法克服原癌基因的这种作用。就像其他的基因一样,原癌 基因也包含一个调控区和一个能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区域。一些致癌基因的调控区发 生改变可使基因的表达增加,而一些在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发生突变则会产生活性增 加的蛋白质。 刺激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途径分为几个阶段,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就参与了这个过 程。令人惊讶的是,突变导致的这些组件的超活化可以使原癌基因转变为致癌基因。 其中参与细胞分裂的主要元件包括:
1.生长因子:这些蛋白质或者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化学信使可携带促生长信号并 将信号传递到细胞表面。
2.细胞表面受体:这是一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那里接受细胞外的化学 信号。这些蛋白常常通过激活其他蛋白,如G-蛋白,来传递信号。
3.信号转导蛋白:这些蛋白质可以将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胞内与细胞分裂有关的 蛋白质或者基因中。大多数信号转导蛋白都是一些蛋白激酶,它们通过插入一个磷 酸基团来激活或者抑制其他蛋白的活性。
4.转录因子:这些蛋白质能进入细胞核内与基因结合或者切换基因,使得基因编 码出新的蛋白质,而不是对已经存在蛋白进行活化。
1.几种产生致癌基因的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产生的致癌基因是显性的,其可导致细胞分裂的增加。这是因为致
癌基因的突变并不是因为原癌基因编码的产物失去活性造成,恰恰相反,原癌基 因所编码的产物活性增加可致使其发生致癌突变。这种增益功能的突变可能是由 于改变了原癌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者其编码蛋白质的量有所增多。因此,原癌 基因的野生型副本也无法克服原癌基因的这种作用。就像其他的基因一样,原癌 基因也包含一个调控区和一个能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区域。一些致癌基因的调控区 发生改变可使基因的表达增加,而一些在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发生突变则会产生活 性增加的蛋白质。
刺激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途径分为几个阶段,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就参与了 这个过程。令人惊讶的是,突变导致的这些组件的超活化可以使原癌基因转变为 致癌基因。其中参与细胞分裂的主要元件包括:
1. 生长因子:这些蛋白质或者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化学信使可携带促生长 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表面。
2. 细胞表面受体:这是一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那里接受细胞外 的化学信号。这些蛋白常常通过激活其他蛋白,如G-蛋白,来传递信号。
3. 信号转导蛋白:这些蛋白质可以将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胞内与细胞分裂 有关的蛋白质或者基因中。大多数信号转导蛋白都是一些蛋白激酶,它们通过插 入一个磷酸基团来激活或者抑制其他蛋白的活性。
4. 转录因子:这些蛋白质能进入细胞核内与基因结合或者切换基因,使得 基因编码出新的蛋白质,而不是对已经存在蛋白进行活化。
2.真核细胞内的基因调控
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规律:
1. 染色质结构:由于 DNA 是在染色体内高度压缩的,DNA 的物理结构能影响 转录调节因子(转录因子)和 RNA 聚合酶定位以及激活转录特定基因的能 力。组蛋白以及基因的 CpG 甲基化大部分能影响染色质与 RNA 酶和转录因 子的结合。
2. 转录起始:这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最重要的步骤。特殊因子可以 调控 增强子序列的强度(通过结合到一个特殊的转录因子上加强 RNA 酶活性对 某特定起始子的结合力),还能调控多个激活蛋白和抑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 用。
3. 转录加工和修饰:真核细胞 mRNA 必需加帽以及加尾(聚腺苷酸化),而且 内含子需要被精确地切除。通过一些基因已经确定,经过组织特异性的选择 剪切机制可以从同一个基因得到不同生物学活性的蛋白。
4. RNA 转移:加工完全的 mRNA 必须离核翻译成蛋白质。
5. 转录稳定性:与原核 mRNA 半衰期仅 1-5 分钟不同,真核 mRNA 的半衰期 范围很广。某些不稳定转录子有快速降解的信号序列(主要是位于 3'端未翻译的区域,但是并不完全是)。
6. 翻译起始:由于很多 mRNA 有多个蛋氨酸密码子,提供核糖体识别正确的 AUG 密码子并起始合成的能力,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量。已发现几个例子 表明,某些种类的真核蛋白质的合成起始于非 AUG 密码子。这一现象已经 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已久,但是直到最近才在真核细胞的 mRNA 中观察到。
7. 翻译后修饰:一般的修饰包括糖基化、乙酰化、脂酰化、二硫键形成,等等。
8. 蛋白质转移:为了保证蛋白质在翻译和翻译后修饰以后实现生物学活性,必 须将它们转移到各自特定的位点。
9. 蛋白质稳定性的调控:很多蛋白质会被快速降解,然而另外一些则会高度稳 定。某些蛋白质上的特殊氨基酸序列能实现蛋白质的快速降解。
真核细胞内的基因调控 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能力受以下各点的限制: 1.染色质结构:由于 DNA 紧密压缩形成染色质,这样的物理结构具有影响转录 调控蛋白(称为转录因子)和 RNA 合成酶识别特定基因并由它们激活转录的能 力。组蛋白和 CpG 甲基化的存在最能影响染色质与 RNA 酶的结合和转录因子。
2.转录起始:这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最重要的模型。施加调控的特定因子包括给
定基因序列中启动子元件的强度,增强子序列(通过结合特定转录因子的启动子 序列来增强 RNA 聚合酶活性的序列)的存在或缺失,以及多个激活蛋白和抑制 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3.转录加工与修饰:真核细胞的 mRNAs 必须经过加“帽”和聚腺苷酸化,以及精
确切除内含子的过程。已经证实,一些基因历经选择性剪接的组织特异性模式, 这种模式使相同的基因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4.RNA 转运:经过最终加工的 mRNA 必须离开细胞核才能进一步被翻译成蛋白
质。
5.转录稳定性:与半衰期仅为 1-5 分钟的原核生物的 mRNAs 不同,真核生物的 mRNAs 稳定性变化范围很广。特定的不稳定转录子具有快速降解的信号序列(主 要但并非完全是位于 3’端未翻译的区域)。
6.翻译起始:由于许多 mRNAs 具有多个蛋氨酸密码子,核糖体识别以及从正确
的 AUG 密码子的起始合成会影响基因产物的表达。已有的一些例子表明某些真 核生物的蛋白质在非 AUG 密码子处起始。这种现象已在大肠杆菌中屡有发现, 但最近才在真核生物的 mRNAs 观察到。
7.翻译后修饰:一般的修饰包括糖基化、乙酰化、脂酰化、二硫键形成,等等。
8.蛋白质转运:为了保证蛋白质经过翻译和加工后具有生物活性,必须将这些蛋 白质运送到其相应的作用位点。
9.蛋白质稳定性控制:许多蛋白质会被迅速降解,而其他一些则相当稳定。已经 证实,某些蛋白质上特定的氨基酸序列会引起蛋白质的快速降解。